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,政府转变职能,对节能的管理方式将由过去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向引导性的间接管理、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及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方向转变,即由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向终端用能产品管理转变。实施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,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加强节能管理、推动用能产品技术进步、规范用能产品市场的一项重要措施,是用新的发展观来指导节能工作的具体体现。
能效标准和标识是当前我国重要的节能管理工具。一方面能效标准确定了市场的准人门槛,另一方面,能效标识制度提供了统一的能效评价体系,为建立公开、公正、公平的市场环境,为消费者购买高效产品的热情创造了市场需求,刺激制造商减少低效产品的生产,并在技术可行、经济合理的前提下,开发新的、更高效的技术和产品,促进节能产品市场的良性竞争,使产品的能效水平得以持续提高。引导市场向高效率、高技术、高附加值方向转移,加快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,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,逐步学习、开发、掌握核心技术,有利于家用电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;有利于我国的环保工作,从源头抓起,有效减少污染的根源。
能效标准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。政府不再强制规定厂商应该如何达到标准,而是利用标准进行宏观管理。通过实施能效标准,可以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能源利用率,用较少的能源来维持或提高现有的生活水平,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保障国家能源供需的平衡。
能效标准是节能产品认证制度、能效标识制度、政府采购、法律法规等能源政策手段实施的依据。制定能效标准具有生产公共产品的性质,它具有非排它性,私人是不愿意投资制定能效标准的,所以制定能效标准是政府的事情。
能效标准是一种节能政策工具,可以用来帮助政府实现节能目标,加速节能技术向市场的转化。标准的实施将从市场中去除成本效益差、高能耗的产品,同时鼓励发展成本效益好、能效水平高的技术和产品。
在市场经济国家,普遍实行的能效标准主要有家用电器、用能设备、小型汽车和建筑物等的能效标准。